訂閱世界走走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帶各位到已出現四波疫情、目前正處於三次緊急事態宣言的日本,聽聽幾位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日本街頭。(美聯社)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帶各位到已出現四波疫情、目前正處於三次緊急事態宣言的日本,聽聽幾位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25歲的小新去年在京都待了10個月,緊急事態對留學生的她有何影響?

·42歲的呱在東京養育兩個小毛頭,疫情對他們家最大的衝擊是什麼?

·旅日超過十年的Jack跟Claire,對日本DIY木材缺貨、寵物意外漲價有何分析?


小新(張同學)/女,25歲/曾在京都留學一年/京都大學、海德堡大學雙聯碩士

成大外文系畢業的小新,原本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從事跨文化研究,2019年轉赴京都大學攻讀雙聯碩士學位,也準備在台灣進行移民政策論文的田野調查。孰料回到東亞不過兩個月,新冠病毒便從中國武漢迅速蔓延,日本也在2020年1月出現首例確診後,疫情快速升溫。小新從此「被困」日本,論文題目也被迫更改,直到完成學業才能脫身。

小新當時其實可以自由返回台灣,但因日本緊縮邊境防疫對策,僅有「持日本護照者」方能入境。拿學生簽證的小新一旦回台灣做田野,等於無法回到京都大學上課。無奈之下,小新也只能更換論文題目,改成不需返台的機器人學研究。

20211224-京都大學入學式。(京都大學官網).
京都大學入學式。(京都大學官網).

去年10月完成學業返國的小新強調,日本的「緊急事態」常被外界誤解為「封城」,其實跟「封城」差的非常遠。若從留學生的感受來說,除了學校改為遠距教學,生活上幾乎沒有實質影響。因為政府並未管制人民行動,只是要求國民「自肅」、餐廳提早打烊,但她在京都上超市採購日用品,在宿舍的獨居生活一切如常。

小新說,京都的鬧區在緊急事態期間確實人變的很少,京都大學也不鼓勵學生到校,研究生想進實驗室則由主持教授管制。由於安倍晉三去年宣布緊急事態時,小新正在緊鑼密鼓地趕論文進度,學校只修了一門不算學分的日語課,即便遠距上課跟同學的互動品質大為降低,對她的碩士學業影響不大。

20211224-京都四條通一帶。(inunami@flickr/CC BY 2.0)
京都四條通一帶。(inunami@flickr/CC BY 2.0)

對小新來說,緊急事態對她最大的挑戰就是「寫論文」。因為所有圖書館在緊急事態期間長期休館、學校也不希望學生到校,因此她只能一個人在家孤單地敲鍵盤。小新坦言,少了外在制約讓她很難專注。後來是跟同學一起溜進研究室努力,論文寫作的狀況才見好轉。

談到留學期間的日本觀察,小新表示在疫情爆發之初,日本社會整體來說不像台灣那麼緊張,新冠肺炎的相關訊息也不像台灣那麼常見。倒是唐鳳在台灣的傑出表現紅到日本,小新在京都剪個頭髮都可以聽到髮型設計師稱讚她。

不過隨著疫情惡化,日本社會也開始感受到新冠病毒的恐怖,並且對日本政府防疫措施的反覆(一會兒緊急事態、一會兒國內旅遊補助)非常不滿,安倍政府發放尺寸過小的布口罩也飽受批評。倒是幾乎大部分店家都有準備消毒酒精供客人使用,甚至比台灣更為常見,這一點值得台灣學習。  

呱(盧先生)/赴日十多年/日本IT公司研發部門主管/家庭成員:4人(妻子與兩個小孩)

移居日本十多年的呱,目前是日本大型IT公司的4G、5G通訊系統研發主任,與太太、兩個小孩一同住在東京都心的18坪公寓。談到日本的「緊急事態」經驗,呱同樣強調這「從來就不是封城」,一切都是仰賴民眾自主配合。他的公司雖然也啟動了在家上班的機制,但也沒有強制員工執行。

一直到其他部門有同事確診染病,公司才立即清空大樓消毒、全面清空辦公室兩周,期間所有人都必須在家辦公。至於緊急事態期間的最大不方便,對呱來說就是在家上班,因為兩個寶貝(一個才4歲、另一個更是剛出生沒幾個月)也待在家裡,讓呱跟也在上班的太太最感苦手。

20211224-(呱攝)
(呱攝)

在緊急事態下,日本政府雖然沒有禁止家長送托,但托育所仍委婉對家長表示「盡量不要送托」?加上呱跟太太也擔心孩子在群體生活中感染,因此只能邊上班邊帶。雖曾嘗試兩人輪流到便宜旅館工作、另一人在家上班帶孩子,但每晚3000日圓的支出也不是辦法,最後兩人心一橫、一同請了育嬰假,才算暫時從困境中解脫。

邊上班邊育兒的難題雖然解決了,但兩人也付出了半薪的代價(日本育嬰假期間公司停薪,改由僱用保險給付薪資的5到7成),也讓家庭開銷一度陷入緊張(呱背了30年的房貸)。至於日本的父母會不會把小孩送給阿公阿嬤帶?呱說許多東京上班族的老家都離的很遠,根本無法在上班前、下班後來得及接送,他自己的家人則都在台灣,更不可能請長輩幫忙。

20211224-(呱攝)
(呱攝)

等到呱跟太太差不多請完了育嬰假,托育所也恢復了正常收托,呱也才重回在家上班的行列。回想緊急事態期間的生活改變,呱說除了外出人潮明顯變少,下班後的應酬與聚餐也幾乎消失,因為居酒屋最晚8點就要關門,根本連平時9點前的第一攤都沒辦法喝完。如果想到公園給孩子放電,包括溜滑梯等遊戲器材卻都被封條圍住,還會有正義魔人指指點點、甚至通報警察來趕人;自己常去的音樂會、畫展、圖書館也全部暫停,一切娛樂都只能回歸家庭。

此外,由於東京疫情嚴重,呱去年12月到長野學開車時,就嚐到了「疫情歧視」的滋味。駕駛教練一聽到他是東京人,就變得非常緊張;後來跟老友碰面,也被對方的家人要求先做PCR篩檢再赴約;兵庫縣知事去年甚至在防疫會議中宣稱「東京是諸惡的根源」。呱自己的親友雖然沒有人確診(公司確診的同事在其他部門),但他也做了兩次PCR篩檢,自費約3千日幣,基本上6小時後就可知道結果。

20211224-(翻攝網路)
(翻攝網路)

談到給台灣的建議,呱說日本確實在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結束後,許多人以為疫情「就這樣過去了」。但日本的確診病例仍反覆升高,並且一再宣布緊急事態,社會上不免出現「自肅疲勞」的心態,認為這些措施根本等於沒做,在公園聚集喝酒(因為店裡沒得喝)的現象也越來越常見。因此台灣必須認知到,一但進入社區感染就是長期戰,必須維持身心健全的步調之外,也要仔細評估自己的收支、善用政府補助,並且趁機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順序是什麼。

Jack&Claire一家/四十代/赴日11年/台灣保險業派駐東京人員/家庭成員:2人

43歲的Jack曾在大阪留學,畢業後再度回到日本長住則是因為工作,並且在銀座的東京事務所擔任所長至今。他與太太Claire婚後住在東京都調布市,兩人沒有小孩,Claire則是全職的家庭主婦。日本發生新冠疫情後,兩人的生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但安倍去年發布緊急事態後,習慣外食的這個小家庭也開始感受到變化。

Jack說,日本的三波緊急事態讓許多店家被迫提早打烊,東京人晚上也不再上街,因此他跟太太如果稍微晚一點出去用餐,即便走到車站附近也沒有東西可吃,甚至7點半就已經是last order。就算不想出門,他所居住的調布在疫情後也常因為「外送員不足」叫不到外送,所以Jack跟太太不是提早到六點之前吃晚飯,就是只好自己做。

20211224-(翻攝臉書)
(翻攝臉書)

除了外食不便,Claire說疫情爆發後,家裡幾乎9成購物都是在網路上完成,她與先生在緊急事態期間的出門次數也減少了許多,不敢真的跑很遠。Jack說,倒不是因為擔心疫情,而是「疫情歧視」的情況十分嚴重。去年甚至有東京人到其他地方,當地居民對他們的車子丟石頭、甚至痛罵「你是病毒不要過來」,所以他跟太太原本有計畫出門走走,但是後來全部取消。

不過隨著疫情發展,日本對東京人的歧視已沒有去年那麼嚴重,反倒是感染數飆高的關西一帶,今年同樣感受到了被排擠的滋味。Jack在大阪有一位長輩帶家人想到和歌山泡溫泉,車子才剛開進停車場,溫泉旅館的工作人員看到車牌就阻止他們進入,並說「不好意思,我們不接待大阪的客人」。但日本政府到今天為止,對於不戴口罩上街的行為都沒有任何宣導或罰則,不過靠著從眾的國民性以及畏懼他人眼光,至少在緊急事態期間,日本社會普遍來說還是能自動自發。

疫情下的東京街頭。(美聯社)
疫情下的東京街頭。(美聯社)

Claire則說,去年宣佈緊急事態後,由於民眾出門的頻率大幅減少,對於購買服裝、整理頭髮的需求都受到衝擊;女性也因為戴口罩、少出門,化妝品與保養品也嚴重滯銷。以服飾業來說,除了折扣時機從換季轉為經常性的打折,許多服飾品牌也出了以棉質家居服為主的副牌,日本的髮廊則在這段時間倒了很多。不過在疫情爆發一年多以後,Claire也認為除了「出門不方便」之外,網路電商已經解決了原來的購物需求,一般店家對於政府的營業管制則是抱怨連連。

Jack跟Claire還提到,日本有兩項特殊的商品漲價—寵物與木材。他跟太太今年去逛調布的寵物店時,意外發現所有寵物的價格都至少上漲了三分之一(黃金獵犬的價格甚至從40萬日幣左右大漲到70幾萬),而且店裡滿滿的都是帶著小孩買寵物的家長。園藝的DIY木材,從去年疫情爆發後,也持續處於缺貨狀態,Jack去年訂了一個架子的DIY材料,等了三四個月才終於到貨。他認為疫情後的生活型態改變,大家在家裡的時間變長,因此包括DIY材料、能夠陪伴人們的寵物都變成稀缺物品。

疫情下的東瀛日常。(美聯社)
疫情下的東瀛日常。(美聯社)

談到日本疫情的起落反覆,Jack表示日本社會(包括他自己)最緊張的其實是去年的第一波,因為當時大家不清楚這個病的病程與治療方法,疫苗也還沒有問世,Claire說當時日本社會也出現搶購潮,網路購物的到貨時間也幾乎加倍。如今日本社會大致恢復如常,但回頭看當時每天僅僅新增數百人的確診數字,Jack說會覺得(與後來的7、8千人相比)「好像在開玩笑」。

隨著對新冠病毒的更加了解、加上疫苗問世,日本今年的每日確診數經常在數千人打轉,但許多人對數字已經疲倦,認為不過就是一個數字的變化。Jack說,即便變種病毒的感染力確實更強,日本社會許多人已不再把疫情看得如此恐怖,甚至出現「自己就是不會得這個病」的「倖存者迷思」。不過Jack身邊的親友同事確實沒人確診,他與太太因為沒有症狀,也不曾接受篩檢。

(翻攝臉書)
(翻攝臉書)

針對疫情期間的家庭生活,Claire說由於先生不用出門上班,家中成員彼此獨立的空間與時間都受到擠壓,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成為爭吵的點。東京的台灣太太們有一個私密臉書社團,去年最多人分享的抱怨,就是還要出門上班的日本先生死都不戴口罩、肺炎只是小感冒、我不會這麼倒霉,台灣太太生氣另一半「不顧我也不顧小孩」。有人因此染疫,甚至「疫情離婚」也時有所聞。

Jack稱讚日本遠距上班的部署速度很快,去年的緊急事態宣言後,能讓員工在家工作的企業幾乎都改在家裡工作,Jack在疫情發生後每週頂多只會進一次公司,也都是在家處理公務。他的鄰居甚至判斷「今後這種狀況將會持續下去」,因此跟老婆兩人乾脆決定從調布搬到離東京更遠的長野。但日本企業的機動調度,也讓東京許多依靠上班族中午外食、下班應酬的店家倒了很多。

疫情下的日本超市。(翻攝臉書)
疫情下的日本超市。(翻攝臉書)

談到日本防疫一年多來的「自肅疲勞」、「疫情疲勞」,Jack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東京的新宿車站口。因為這個地方一週七天都非常熱鬧,直到深夜都是滿滿人潮,甚至總是嚴重塞車。但他去年開車上班經過這裡,非但一路順暢,街上行人也只剩下原來的百分之一。不過最近幾個月街上人潮已見回流,經過這裡時也恢復塞車,日本今年黃金週的出遊人數也大幅回升。

不過在疫情爆發後,日本的零售業確實受到很大衝擊。Jack說除了日本民眾的消費集中的幾家大型電商,物流業員工甚至因為過勞,去年以來已經發動多次抗議。在疫情期間的消費變化,Jack跟Claire說最明顯的就是「上網買菜」。因為網路買菜價格更貴、而且也沒辦法挑選好壞,過去這種行為會被判定「主婦失格」。但在新聞報導超市商品可能也會沾染病毒後,連網路買菜都意外興盛起來。

東京的疫苗接種會場,65歲以上的老人在收到「接種券」後可免費施打。(美聯社)
東京的疫苗接種會場,65歲以上的老人在收到「接種券」後可免費施打。(美聯社)

聊到日本疫苗的施打狀況,Jack說目前日本主要針對醫護人員與所有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此調布也蓋了一個很大的接種會場,收到接種券的民眾就可以按照券上的指示時間地點免費接種疫苗。不過日本社會對於政府施打疫苗進度過慢民怨很大,Jack認為這也是菅義偉民調持續低落的主因。畢竟日本自己就是疫苗大國,卻拖到今年4月才開始為民眾施打疫苗,速度也很不理想。

許多人猜測日本政府想要保護本土疫苗的研發,才會遲遲不對國外的主流疫苗核發許可。即便日本目前已經開始為老年人施打輝瑞與莫德納疫苗,但政府「7月前施打完畢」的政策目標仍讓許多人懷疑,65歲以下民眾究竟何時可以接種疫苗,菅義偉政府也一直沒有說清楚,至到最近才傳出可能6月會開始寄送接種券。但Jack也說,即便這次處理疫情失分、菅義偉民調慘淡,自民黨的政權還是相當穩固,因為在野黨的支持度更差、完全無力挑戰執政黨,他也不認為自民黨會因此下台。

東京銀座不二家大樓前的行人。(美聯社)
東京銀座不二家大樓前的行人。(美聯社)

除了政府應變不力,中央與地方的聯繫紊亂、不同地方執行力的落差,也讓日本的防疫腳步受到拖累。Jack說,除了緊急事態宣言的權限抓在中央手裡,因此即便地方認為狀況緊急,中央也不一定許可;也有中央想要宣布,但地方不願意配合的情形。因為發布緊急事態後,地方政府必須補助提早打烊或禁止營業的店家,但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付的起這筆錢。即便日本現在已對老人全面施打疫苗,各都道府縣的施打進度也有明顯落差,因為有些地方政府就是沒錢沒人。

回頭談自己的家鄉時,Claire提醒做生意的朋友,必須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因為即便日本政府很快公布了補助措施,他們的零售業與服務業過去一年都撐的非常辛苦。 Jack跟Claire想跟台灣人說,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了,台灣必須認清現在是「非常時刻」。Jack笑稱「台灣過去一年多基本上與世隔絕,就像加拉巴戈群島一樣,完全沒有跟上世界的腳步」。

比方說全世界在過去一年,早就將Work From Home的相關作業建置完成,日本許多企業的新人從去年起就是網路面試、線上辦公,到現在沒有進過公司、也沒有真的見過主管與同事,但台灣直到現在才開始面對現實、著手這方面的準備與投資,公司或員工還在期待何時可以回到辦公室。台灣社會也應該及早思考,後疫情時代需要的人才、作業型態與經營成本已與過去不同,這當然是挑戰、但也未嘗不是一個轉機。


作者簡介|李忠謙

(這是《世界走走》的第24篇原創報導)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May 24, 2021

疫情下人人平等,受到的衝擊卻不成比例。(AP)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Hi,全台升級三級警戒將滿一週,大家的居家防疫生活都還好嗎?希望世界走走推出的「逐疫前行」專題(1、2)能陪你度過這段艱難時期。...

May 24, 2021

May 21, 2021

5月18日,台灣疫情警報升至第三級,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裝備在快篩站工作。(AP)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嗨,今天《世界走走》帶大家保持社交距離,遠望其他國家做了哪些努力,往結束新冠疫情的正道邁進。·上半場防疫成功,...

May 21, 2021

May 19, 2021

居家防疫對親子和伴侶關係都是一大挑戰。(Charles Deluvio@Unsplash)
半封城生活:防疫下的家庭關係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暫時不出門。這是台灣首度啟動半封城狀態第三天,19日也將開始停課,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May 19, 2021

May 29, 2021

新冠疫情讓許多人出現精神健康症狀(取自Pixabay)
防疫生活「心」指南:新冠時代如何照顧精神健康?

早安!全台第三級防疫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台灣「半封城」狀態將繼續維持2週,...

May 29, 2021

Apr 12, 2021

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露半胸接踵疫苗(AP)
為何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打疫苗要拍半裸照?

Hi,《世界走走》今天要來看看COVID-19疫苗施打現場,到底為何這些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接種疫苗還要賣肉呢?...

Apr 1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