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晚報
晚安,
智利領地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近日飽受野火蹂躪,世界遺產拉諾拉拉庫火山(Rano Raraku)周遭約100公頃的土地遭波及,島上一些摩艾石像(moai)也被大火燒得焦黑。高度仰賴旅遊業的復活節島因COVID-19封閉兩年多,直到8月才重新開放觀光,景點目前已再次關閉,而部分損壞之處恐怕無法修復。
Wildfire on Easter Island chars its fabled carved stone moai figures.
— AFP News Agency (@AFP) October 7, 2022
The area around the Rano Raraku volcano,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was the most affectedhttps://t.co/RR38CTQUcs
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出爐,由白羅斯人權運動家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團體「紀念」(Memorial)、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共獲殊榮,表彰在三個鄰近國家捍衛人權、民主與和平共存的傑出個人/組織。
諾貝爾獎指出,三個獲獎者代表各自國家的公民社會,多年來倡導批判當權者的權利,保衛公民的基本人權,記錄下戰爭罪行、濫用權力及侵犯人權的作為,也共同展現公民社會對民主與和平的重要性。
現年60歲的畢亞利亞茨基是白羅斯的民主運動領袖,在該國「萬年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威權統治下,他於1996年創立人權團體「春天」(Vyasna),致力於獨立監督選舉、紀錄當局侵犯人權的行為,更為數千名政治犯提供法律援助,也因此成為盧卡申科的眼中釘,總計被送入大牢二十多次,目前仍被拘留。
「紀念」在1987年由前蘇聯的人權運動家成立,致力於確保共產黨時期政治迫害的歷史記憶不被遺忘,亦曾冒險搜集俄軍在車臣戰爭中犯下的暴行,最終在俄烏戰爭甫開打之際正式遭法院強制解散。而自俄羅斯於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公民自由中心」一直致力於記錄俄羅斯對烏克蘭人民犯下的戰爭罪行。
BREAKING NEW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2
The 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2022 #NobelPeacePrize to human rights advocate Ales Bialiatski from Belarus, the Russian human rights organisation Memorial and the Ukrainian human rights organisation 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 #NobelPrize pic.twitter.com/9YBdkJpDLU
202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兩位記者——菲律賓網媒 Rappler 創辦人蕾莎(Maria Ressa)與俄羅斯《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摘下桂冠,表彰兩人在新聞自由不斷受侵蝕的國家,為捍衛言論自由所付出的努力。
事隔一年,兩人及所處的媒體機構仍面臨當局的噤聲打壓:蕾莎面臨「網路誹謗罪」逾6年刑期的官司威脅,《新報》則因報導俄烏戰爭遭吊銷發行許可,穆拉托夫本人更曾遭遇潑漆襲擊。
延伸閱讀|如何對抗國家機器的「凌遲」?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親身示範
蘇格蘭政府提出《性別承認改革法案》,將申請變更性別者的年齡限制由18歲調整為16歲,提出申請前以「新性別」(acquired gender)生活的時間也從兩年縮短為三個月,並取消申請人須經診斷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的要求。擬議中的新法大幅降低跨性別者變更性別的阻礙,卻也引發部分反彈,多次就此議題發聲的作家JK羅琳(J.K. Rowling)也再度發表自己的看法。
蘇格蘭首席大臣史特金(Nicola Sturgeon)先前表示,新法的目標是減少現行變性流程的「侮辱性、侵略性與創傷」,但批評者認為這般的「自我認同」將危及廁所和更衣室等女性專屬空間的安全,數百人聚集於愛丁堡的議會大樓前抗議,JK羅琳也穿上寫著「女權毀滅者史特金」的T恤聲援。
JK Rowling joins protest over Scottish gender bill https://t.co/G4FDbxWRa5
— BBC News (UK) (@BBCNews) October 6, 2022
根據刊登在美國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的最新研究,絨毛玩具和真的狗狗雖然具有不少共同點——都毛茸茸的、而且都很可愛——但只有撫摸狗狗能「點亮」我們的大腦。
研究發現,撫摸動物能增加人類前額葉皮質的活動——這個區域掌管我們的思考與感知。本文作者、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的 Rahel Marti 指出,研究發現的重要性在於為動物輔助療法的益處——促進大腦的情緒與認知活動——提供了新的證據。
Quote of the Day
「向公眾講述原委是為了尊重他所知道的事實,這也正是當初李文亮所做的事。」
武漢疫情「吹哨者」李文亮醫師病逝兩年多後,《紐約時報》(NYT)發布調查報導,引述醫療紀錄並獨家採訪李文亮的同事「B醫生」,讓世人對李文亮生命中的最後時光有更多了解。
報導首度揭露,李文亮生前被診斷處於「抑鬱狀態」,而他實際上在官方宣佈前數小時便已死亡,但為了表明醫院「搶救不遺餘力」,院方高層甚至考慮對其使用葉克膜;B醫生認為,此舉是「對屍體的一種褻瀆」:「拖了這麼久時間才宣布,醫院確實沒有把我們當人看。」
訂閱走走電子報,我們會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