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創設少子化大臣18年,大和民族卻越生越少!談談日本少子化政策失敗的幾個原因

今天讓我們搭乘時光機,來到西元2100年的東京街頭。你對這個東亞最繁華、最進步都會的第一印象,想必與2021年的今天將會非常不同。因為你極可能在這裡看到很多「非日本人」,他們或許在這裡觀光、或許在這裡工作。無論如何,屆時東京的「日本人」會比2021年少了非常多。甚至很有可能,你會覺得東京「沒什麼人」。

日本生育率再創新低(AP)

今天讓我們搭乘時光機,來到西元2100年的東京街頭。你對這個東亞最繁華、最進步都會的第一印象,想必與2021年的今天將會非常不同。因為你極可能在這裡看到很多「非日本人」,他們或許在這裡觀光、或許在這裡工作。無論如何,屆時東京的「日本人」會比2021年少了非常多。甚至很有可能,你會覺得東京「沒什麼人」。

你一定好奇,日本人都跑到哪裡去了?

本文重點摘要:

  • 日本人口減少的速度有多快?
  • 日本政府為什麼不阻止人口減少?
  • 日本的「少子化政策」為什麼沒用?

80年後,日本減少1億人!?

根據日本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算,2021年還有1億3千萬人口的日本,到了2100年只會剩下3千萬人,這大約是明治維新時期(1868年)的人口水準—亦即日本西化與戰後嬰兒潮所帶來的人口成長,全都化為烏有。2100年的全日本人口,甚至比2021年的日本首都圈還要少了800萬人。

美國中情局日前公布全球227個國家與地區的生育率(育齡婦女一生的生育子女數)預測,台灣以1.07敬陪末座,而且倒數前5名全在東亞。學者們更判定日本未來80年減少1億人的原因,即非戰爭、饑荒與疾病、也不是人口外移,而是國民大多不再生小孩了。那麼日本政府為什麼不想想辦法、做點什麼呢?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們有想有做,問題是沒有用。

日本歷年新生兒人數統計與總和生育率。(厚生勞動省)
日本歷年新生兒人數統計與總和生育率。(厚生勞動省)

1.3億人的國家,一年僅80萬新生兒—而且還在繼續減少

戰後出現第一波嬰兒潮後,日本的生育率便快速下降。1971到1974年的第二波嬰兒潮後更一路下探,1989年達到1.57的戰後新低,當時被稱為「1.57衝擊」。日本政府從1994年開始致力改善育嬰育兒環境(像是允許育嬰假、增設保育所);2003年更創設「少子化大臣」,專門負責少子化對策問題。

直到今天,已有24位政治菁英擔任過少子化特命擔當大臣,包括國人熟知的「台灣女兒」蓮舫、岡田克也、與謝野馨、以及目前擔任內閣官房長官的加藤勝信。日本政治家們努力了十幾年,其結果卻是連續25年出生率不到1.5: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2020年也只有84.8萬名新生兒,而且2021年很可能就會跌破80萬。

人口減少已不能回頭,只能減緩

其實要說日本的生育率從無起色,也不盡然正確。因為日本戰後的最低生育率出現在2005年(1.26),之後雖然略有提升(2019年為1.36),不過始終無法達到2.07的人口替代水準(使人口總數維持不變),甚至日本政府也不敢奢求達到這個目標。近年執政時間最長的安倍晉三內閣,便曾喊出「2025年,生育率回到1.8」的目標,希望日本到了2060年還能維持1億人口。

從安倍到現在的菅義偉政府,雖然在提供育兒支援(「零待機兒童」政策)、強調第三胎以上的補助、允許男性請休育嬰假、致力改善已婚婦女就業環境方面做了許多努力,菅義偉政府甚至計畫補助不孕症治療,不過日本新生兒人數仍在2019年首次跌破90萬(約86萬),連首相安倍都以「國難」相稱。

日本生育率再創新低(AP)
日本生育率再創新低(AP)

日本媽媽之怒—待機兒童問題

所謂「待機兒童」是指沒能排到托嬰中心、保育所,只能在家等待入園機會的孩子。這也代表無力負擔托育費用的媽媽們,在用完育嬰假後依舊無法回到職場,只能辭去工作帶孩子。

日本2016年曾在網路上出現一篇匿名文章〈沒排到托兒所,日本去死啦!〉(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ね!!!),作者抱怨政府只會畫個「一億總活躍社會」的大餅,但自己的孩子沒排到托兒所,「這樣我要活躍個什麼東西」?

由於作者用詞辛辣,「要我生、要我養、要我工作、要我納稅,日本還對我有什麼不滿?少子化個大便啦!」「根本排不到托兒所,誰還要生孩子?」「你(政客)要搞婚外情、收黑錢都好,去把托兒所給我蓋出來!」「不然就把搞婚外情收黑錢的國會議員砍掉一半,不就有錢發育兒津貼了?」,當時引發廣大迴響。

時任首相的安倍對該文最初的態度是「作者匿名,誰知道內容真假」,造成輿論大譁、在野黨也緊咬不放,推特甚至出現「#保育園落ちたの私だ」(沒上保育園的就是我)的標籤,國會外也開始出現抱著孩子「無聲示威」的抗議媽媽群聚。

安倍這才改口「感受到媽媽們的焦慮心情」,重申他在2013年提出的「零待機兒童」政策(但2016年時,日本仍有兩萬多名待機兒童),強調絕對會實現目標,日本近年再次調升消費稅,也是為了籌措「幼兒保育無償化」的財源。不過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2020年日本的待機兒童仍有1萬2千多人。

日本的少子化對策哪裡做錯了?是一個攸關經濟發展(勞動人口與消費市場雙雙縮減)、世代正義(越是高齡少子化,勞動人口的社福負擔就更沉重)、甚至民族存亡(已有媒體喊出「日本消滅」)的大哉問。除了部分政策支票( 如上述的「零待機兒童」)未能兌現之外,有越來越多學者指出,「少子化」絕非給予育兒補助、或者蓋更多保育園就能解決的問題。

非正規工作與社畜大國的悲哀

專研日本社會的杜克大學文化人類學教授安妮‧艾莉森(Anne Allison)指出,日本無法有效提升生育率,關鍵還是在經濟。這並不是說位列已開發國家的日本經濟不行,而是非正規工作與不穩定就業的快速增加,讓過去多數依附在企業底下的正職勞工大幅縮減。

在一個強調由男性肩負經濟重擔的社會,沒有正職工作除了意味著低成就、無穩定收入,更代表他不是一個理想的結婚對象,甚至根本就是一個失敗者、淪為千夫所指。《大西洋月刊》針對「少子化問題」赴日採訪時,東京的年輕人告訴他們:「許多20多歲的日本男性根本不敢想成家或買房,因為他們覺得這太不切實際。」

一名日本上班族在東京新宿的巷弄間遊蕩。(美聯社)
一名日本上班族在東京新宿的巷弄間遊蕩。(美聯社)

艾莉森指出,非正規工作不僅對男性造成傷害,對於女性更是如此。工時不穩定讓婦女更難照料孩子(日本社會一般仍將育兒工作丟給女性),如果辭掉工作(7成日本女性生下頭胎後這麼做),她的家庭就只能仰賴丈夫的一份薪水。低薪與長時間的勞動,讓非正規的工作者連應付個人生活所需都成問題,遑論養家育兒。日本的草食男、佛系男越來越多,因為他們沒有力氣與心思談戀愛。

那有份正職工作會比較好嗎?

為促進男性育兒率,日本內閣府推「爸爸育嬰假」。(翻攝日本內閣府)
為促進男性育兒率,日本內閣府推「爸爸育嬰假」。(翻攝日本內閣府)

2012年12月上路的第二次安倍內閣,在2013年5月就發表了「支援育兒」、「勞動方式改革」、「支援結婚、懷孕、生產」的「少子化三箭」。所謂「改善工作條件」主要是減少加班,避免勞工陷入加班地獄,甚至下班後還要在社群軟體上回覆工作。因此這項改革被認為能提升結婚意願、增加家庭照顧時間、甚至阻絕職場「過勞死」。

不過BBC駐日記者羅謝爾‧科普(Rochelle Kopp)指出,重視努力、犧牲的工作價值觀,讓日本的人力資源長期遭到壓榨。也有日本學者指出,日本企業總是希望正職員工忠於公司,如果分心照顧家庭,往往就會被排除在升遷的軌道之外。在一份日本勞工調查中,8成6的受訪者表示公司並未配合做出改變。他們甚至擔心真的改革後,沒做完的工作只能利用午休或帶回家做,工作量不可能真的減少。

因應少子化,日本各地政府推出一系列兒童相關政策。(翻攝日本內閣府)
因應少子化,日本各地政府推出一系列兒童相關政策。(翻攝日本內閣府)

又要女人工作、又要女人生

立命館大學的社會學教授筒井淳也主張,日本政府推行彼此矛盾的政策,是「少子化」問題始終難解的原因之一。以安倍內閣的少子化大臣加藤勝信為例,他同時也身兼一億總活躍大臣與女性活躍大臣。如何在增進女性就業的同時,又要負擔主要育兒工作的女性願意生產,加藤勝信始終沒有作出清楚的說明。

筒井淳也指出,無論是「一億總活躍」或者「女性活躍」,都是因為少子化造成勞動人口低下,希望釋放女性與老年人的勞動力。但對於許多生活與照顧面向都交給家庭處理的亞洲社會來說,這些原來的「非勞動力」卻是家庭力量的中堅。政府與企業只想把「非勞動力」拉出家庭,對於家庭的支援卻極其有限。蠟燭兩頭燒的女性勞工,若不想陷入悲慘境地,也只能在「不生」與「不工作」之間做出選擇,「女性活躍」終究只是口號。

亞洲道德觀的束縛

日本的結婚率不斷下降,常被視為「少子化」的主因。不過也有學者指出,其實「結婚才能生子」的道德觀念,也是日本「少子化」的關鍵之一。以近年被視為解決「少子化」標竿的法國來說,該國生育率在2008年到2014年大體回到2以上,目前也有1.88的水準。不過法國的非婚生子女超過半數,日本只有在明治年間有過20%的非婚生子女,2000年之後大約在2%前後,法國的現象在東亞社會能否複製、如何複製,都是大問題。

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山田昌宏指出,歐美社會孩子通常成年後就會自立、父母的育兒責任也當然終止。但在日本,孩子就算成年只要未婚,仍有超過7成的人選擇與父母同居;日本父母自我承擔的育兒責任,除了包含高等教育的費用之外,甚至會延伸到孩子成年後的支出,因此無論育兒如何補助根本幫不上忙。這讓日本人在考慮婚姻時,只要意識到未來可能脫離中產生活,就會選擇不結婚,甚至迴避男女交往。加上婚姻可能讓經濟條件下降,更給不起孩子需要的生活,所以日本人就算結婚、同居,許多人也選擇不生育下一代。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Apr 16, 2021

疫情下的艱苦人:受印度全國封鎖令影響,許多外地移工一夕間沒了工作卻也無法返鄉。(AP)
血汗海灣:石油富國的「現代奴隸」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帶各位來到中東國家阿曼的首都馬斯喀特(Muscat)。這裡的街景和其餘靠油氣資源致富的鄰國沒什麼不同,...

Apr 16, 2021

Apr 14, 2021

南海各國主權示意圖
南海不是中國的!從國境之南的曾母暗沙談起...「曾母」究竟是誰的媽媽?

早安!今天《世界走走》帶各位來到距離恆春超過2000公里的「真‧國境之南」,也就是被海峽兩岸同樣認定為「領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

Apr 14, 2021

Apr 12, 2021

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露半胸接踵疫苗(AP)
為何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打疫苗要拍半裸照?

Hi,《世界走走》今天要來看看COVID-19疫苗施打現場,到底為何這些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接種疫苗還要賣肉呢?...

Apr 12, 2021

Apr 9, 2021

薇歐蕾特.吉布森(Violet Gibson)(義大利內政部)
有刺客!一位幾乎改寫人類歷史的「愛爾蘭瘋女人」

早安!今天《世界走走》來到1926年的義大利首都羅馬,一樁槍擊案的現場。 你知道嗎?...

Apr 9, 2021

Apr 7, 2021

長榮海運29年前另一樁海上意外
長榮海運29年前另一樁海上意外

早安!走走今天帶你漂流公海。台灣巨輪讓蘇伊士運河「大排長榮」的新聞與迷因,近日為世人議論紛紛。你知道嗎?...

Apr 7,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