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今天《世界走走》帶各位來到距離恆春超過2000公里的「真‧國境之南」,也就是被海峽兩岸同樣認定為「領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
- 中國南疆是曾母暗沙,那「曾母」是誰的媽媽?
- 中國的九段線從何而來,九段線裡的南海都是中國的?
- 南海仲裁出爐後,台灣在南海爭議中可以怎麼做?
若是搭船在南海的曾母暗沙一帶極目四望,你大概怎麼樣也找不著「南沙群島」的蹤跡,甚至也看不到曾母暗沙。就算拿著望遠鏡,看到的仍是一片無盡湛藍大海。
因為曾母暗沙距離最近的陸地—馬來西亞的東馬海岸—大約80公里,距離南沙面積最大的太平島則有大約750公里,距離海南島更超過1500公里(距離越南與菲律賓則不到1000公里)。就算從曾母暗沙的海面垂直下探海床,想摸到海底的珊瑚礁(暗沙)至少也要下潛22公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位在海洋深處(大約7層樓深)的海下地貌,卻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列為「領土最南點」。
根據我國教育部的重編國語字典修訂本,曾母暗沙是「南沙群島中最南端的一群暗沙。由曾母暗沙、立地暗沙和亞西暗沙所組成,為我國領土的最南點」;對岸的百度百科則說,曾母暗沙是「南沙群島的一部分」、也是「中國領土的最南端區域」。兩岸許多人從小讀地理時,想必都背過、考過這些「知識」。但「曾母暗沙」對於「確定國境南界」這件事來說,卻總是令人思之不解。
所謂「暗沙」(shoal)指的是「在水下隆起的地貌」,因此要將終年不曾浮出海面的「曾母暗沙」視為「領土」,在概念上怎麼也說不過去。因為「領土」至少應該是「水面上的陸地」,「曾母暗沙」既終年沉於水底、非島非礁、甚至連「低潮高地」(低潮時四面環水、高潮時沒入水中,一定情況下可當成領海基線)都不算,又該怎麼在曾母暗沙上「行使權利」、甚至「測算領海」?
南海今天被公認是「亞洲火藥桶」,是東亞除了台灣海峽之外,最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之地。除了周邊國家對南海的主權聲索範圍有所重疊,其中實力最強、態度最蠻橫的中國,經常含糊地以「九段線」(或者「U型線」)、「歷史性水域」對「整個南海」主張享有主權(尷尬的是,我國對南海的主權聲索範圍與理據也八九不離十),並且將實際掌控的南海島礁高度軍事化,對周邊國家造成極大威脅。對於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主張12海里領海與200海里專屬經濟海域的其他國家而言,當然不能忍受。
南海的主權爭議當然不止「九段線」一端,不過如果先把範圍集中在「九段線」上,曾母暗沙或許是一個容易入手的思考起點。
若先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放在一旁,按照兩岸對南海權利的常見主張—「歷史性權利」或者「歷史性水域」,那「曾母暗沙」想必是中國歷代先人頻繁航經之地,在此商旅往來、漁撈作業不在話下,也難怪這座暗沙會被取名為中國味十足的「曾母」。
這麼推想當然合理,但可惜完全不符事實。因為這裡的「曾母」並非哪個姓曾偉人的老媽,而是完全來自十九世紀英國海圖上的測繪成果翻譯—James shoal—所謂「曾母」,不過就是「詹姆斯」的翻譯,絲毫看不出中國對James shoal享有「歷史性權利」的痕跡。
甚至可以這麼說,在英國「發現」並且測繪James shoal的方位之前,中國古人泰半不知道這個水下22公尺「暗沙」的存在(當然,同樣在這片海域作業的其他國家漁民也不知道)。而且曾母暗沙並非特例,法國1933年宣布將西沙與南沙部分島礁納入版圖,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無力應對,只能緊急組成「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討論商榷我國南界何在。同時按照英國出版的海圖,急就章地按洋圖索驥、翻譯出南沙與西沙一百多個島礁的中文名稱,並於1935年出版「中國南海各島嶼圖」。
也因為中國過去對於南沙島礁缺乏具體認識,在新繪南海地圖與中英名稱對照表中的百來個「新增島礁」(96個位於南沙、28個位於西沙),全部只能照著外國海圖翻譯。尤有甚者,明明位在水下的「曾母暗沙」一開始竟被翻譯成「曾母(淺)灘」,當時的民國政府很可能據此認定南沙最南端的「曾母灘」,就是中國南疆領土之極。由此可見,所謂「中國自古以來的島礁領土」至少在南沙群島一帶並不成立。
根據我國外交部資料,當年由「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陳報的機密報告記載,「我們所有的地理學者專家都說(西沙的)中建島是我們最南端領土」、但「我國海軍仍弱,那九個(南沙的)島嶼目前尚無用處」。顯見當時民國政府除了根本不曉得「曾母灘」並非「沙灘」或「淺灘」(1947年內政部才更正為「曾母暗沙」,但該處屬於「領土最南端」卻直到今天還是將錯就錯),更無力佔領、遑論利用遙遠的南沙群島。
中華民國政府只是翻譯地名畫地圖,當然還是沒討回被法國佔領的島礁。直到二戰開打,遭法國佔領的西沙諸島被日軍攻佔、南沙群島也被日方進駐。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後,我國原本沒有能夠接收南海島礁的艦艇,反倒是法國一度重新佔領、引來我國抗議。
但因越南戰事吃緊,法國被迫放棄佔領成果。民國政府在接收美援後, 終於在1946年派出四艘軍艦,前往西沙與南沙群島執行接收作業,並在幾個重要島礁上立碑升旗,這才算是確立了我國在南海諸島的領土範圍。
1947年,內政部方域司首度出版了官方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並以以十一段虛線標出整個南海位置,不過民國政府並未說明十一段線的意義何在,嗽。1949年江山易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53年的官方地圖中,承繼了民國政府的「十一段線」做法,但去除了位於越南北部灣的兩段線,這也就是後來中國所謂的「九段線」。
然而無論是南京時代的中華民國政府,或者是後來的台海兩岸當局,都不曾正面解釋「九段線」的法律地位。在2009年提交給聯合國大陸礁層委員會的信函中,北京宣稱「中國針對南海諸島和附近水域享有主權」,並且附上劃有九段線的地圖,但同樣沒有說明九段線的法律性質。不過國際社會一般認為,九段線就是中國對南海主權的最大聲索範圍。
中國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易先良2013年就曾公開表示,南海問題「除了國際法,歷史上形成的事實必須得到尊重」。因為中國公佈「九段線」在前,「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內沒有人提出異議」,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後,從時間順序上講,要求「九段線」符合海洋法公約不合邏輯。
中國官員的此種說法,完全無視中國簽署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事實,而且依舊沒有回答「九段線」的法律性質為何。而且在中國畫出九段線時,僅承認從沿岸起算3海里的領海寬度,根本不可能擁有過所謂「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
按照兩岸的主張,曾母暗沙自然是中國「領土」最南界,但當地究竟是領海基線(領海與專屬經濟海域的起算點,但從水底地貌起算領海與法不合)、領海外界線(領海與接續海域交界,但領海基線何在?)、還是專屬經濟海域的終點(那200海里的起算基線何在?),兩岸都不曾細說。
至於九段線或者十一段線又該畫在曾母暗沙海域的哪個位置,兩岸也不曾公布。如果中國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規範的海洋法概念全都拋諸腦後,只談虛幻的「歷史上形成的事實」,鄰國又要如何與中國討論劃界問題?他們的軍民船隻又該如何知道自己已經「侵犯中國領海」了呢?
姑且不論「九段線」意義不明、缺乏具體座標、位置不固定、侵害鄰國法定權利、不曾與鄰國商議劃界等問題,在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中,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認定,中國對南海的歷史性權利若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牴觸者均已歸於消滅。由於中國也無法證明歷史上對該水域具有排他性控制權,其對「九段線」內區域主張歷史性權利並無法律依據。
在一切回歸《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情況下,因公約規定僅有島礁可以主張領海,至於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經濟生活的岩礁,甚至不應享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棚),終年沉在水下的「曾母暗沙」,非但沒有充當領土的資格,連領海與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也都無從主張。
南海仲裁否定九段線的主張不只是中國的問題,更是台灣的問題。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的九段線,其實脫胎自中華民國時期的十一段線。所謂「歷史性權利」或者「歷史性水域」,也是兩岸對於南海權力的共同理據。當2016年的南海仲裁一出,雖然包括美國、日本、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德國、法國、英國都表態支持,但北京與台北都表示「無法接受」。
菲律賓因為反對中國「九段線」主張與該國在南海的執法與建設,向常設仲裁法院提出的南海仲裁案,身為被告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打從一開始就拒絕參與,更不承認仲裁庭對本案的管轄權。我國則在仲裁庭就「南海仲裁案」做出仲裁判斷後,鄭重表示「完全無法接受」。
仲裁判斷雖然原本就只對當事人才有拘束力,對於不曾受邀參與程序的我國來說不生影響。但仲裁庭判定包括太平島在內的所有南海島礁都只是「岩礁」,因此頂多只能主張12海里的領海,無法主張200海里的專屬經濟海域,自然引來統治太平島的我國抗議。
不過在我國外交部的抗議聲明中,仍舊強調「南海諸島屬於中華民國領土」、「中華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的權利」,則顯然不是指針對太平島的200海里專屬經濟海域進行主權聲索,而是針對「所有南海島礁及其相關海域」主張主權。雖然聲明中沒有再提「十一段線」、「九段線」或者是「U型線」,但幾乎與中國相同的南海主權提法,基本上還是維持了「以段線思維劃界」的思維,也讓外交部強調的「擱置爭議」顯得蒼白。
雖然放棄(整個)南海(的)主權,表面上看來有損國家利益與尊嚴,但南海爭議在中國與台灣方的核心問題,仍是「九段線」或「十一段線」的主張與理據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與精神有根本矛盾,更無法用領海、專屬經濟海域、大陸架等概念來理解。
就算南海諸島的主權全都屬於台灣(或者中國),按照《海洋法》12海里領海的規定,根本也不可能擁有U型線內所有海域的主權,就算全部島嶼(不含岩礁)都能主張200海里專屬經濟海域,其範圍也遠比U型線小,何況仲裁庭已經指出連南海面積最大的太平島都只是岩礁。
即便「太平島非島」的見解日後可能遭到挑戰,但在太平島距離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更近的情況下,彼此的劃界也需要商議,而非單方面按照我國(或中方)主張為準,這也才符合我國聲明中「平等協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初衷。
英國BBC記者比爾‧海頓(Bill Hayton)曾在《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The South China Sea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一書的結尾指出,南海各方都不希望擦槍走火,但也沒有人願意退讓來降低緊張。加上主張擁有整個南海的中國在當地的軍事化日益強勢,使得「共同開發」的理想也無從實現。
比爾‧海頓認為,擁有中華民國在南京時期劃設「十一段線」緣由的史料、而且能夠對其進行自由辯論的台灣,若能公布、檢視當初草率模糊決策的過程,才有可能從根本挑戰已被民族主義者(還有北京)視為真理的「九段線」思維。如同他在書中的最後建議:「唯有誠實、批判性地檢視過去的歷史,才是未來的和平之鑰。」
作者簡介|李忠謙
(這是《世界走走》的第4篇原創報導)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Aug 17, 2021
2002年,羅利‧史都華(Rory Stewart)徒步走過剛被美國入侵的阿富汗,整整36天,以每天40公里、每日走8小時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