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熟人、權威者的突然侵犯,我們會一時反應不過來,當場就「僵住了、動彈不得」,這其實是一種「自動化」的防衛機制反應。
編按:#MeToo 當事人郭源元在貼文中提及,一篇關於面對性侵害、性騷擾等危機反應的文章,給予她很多幫助,原作者周志建心理師也在臉書做出回應,並引用其著作內容,說明遭遇創傷後的「4F」求生策略,《世界走走》獲授權轉載。
在最近 #MeToo 受害人的陳述中,很多人說當時事發的反應是「僵住」了,千真萬確。尤其是面對熟人、權威者的突然侵犯,我們會一時反應不過來,當場就「僵住了、動彈不得」,這其實是一種「自動化」的防衛機制反應。所以拜託、行行好,請不要再去質疑他人(或責備自己)說:「當時你為什麼不叫?為什麼不推開?為什麼不逃?」說這種白癡話的人,你要不是沒有「同理心」,不然就是天生「無感」,或從沒有被傷害過。
彼得‧沃克(Pete Walker)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書裡提到,童年家庭暴力、虐待或遺棄會導致孩子身心受創,進而發展出 4F 求生策略。如果創傷沒有被療癒的話,這 4F「生存模式」會一直持續到倖存者長大成人,甚至到終老一輩子。
這 4F 求生策略大家一定不陌生,請見以下說明:
1. 「戰」(fight):這是一種攻擊、自我防衛的反應方式。「你罵我、我就罵回去」、「批評他人、挑別人毛病」,「不斷抱怨、指責」,這些都是「戰」。
戰的模式是你小時候被父母或他人攻擊時,為了保護自己,所發展出來的因應模式。但也有可能你「模仿、複製」了父母之間的互動模式,尤其是當你置身在父母的暴力婚姻中,每天目睹父母爭吵、衝突的戲碼,耳濡目染,你自然學到了「戰」這個人際互動模式。
2. 「逃」(flight):這是一種逃避攻擊、保護自我的防衛反應。像是逃跑、漠視、打岔、離開等等,都是「逃」。
小時候當我們遭受父母批判攻擊時,以我們「弱小」的身軀與權力,根本無法去跟父母對抗(戰),所以兒童最多的反應模式會是:逃避、僵住、不然就是討好這三種。逃避是我們最常採用的策略。如果你不想一直被母親碎碎念,當然就會盡量減少出現在母親面前,放學晚一點回家,不然就是躲進房間裡看書、打電動,不要出門、避免接觸。這些都是「逃」。
3. 「僵」(freeze):這是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機轉。當我們遇到暴力或攻擊時,嚇到了,當下會愣住、僵在那裡、無法動彈。像這樣麻木、放棄、解離、崩潰、無法反應的情況,就是「僵」。很多兒童都有這種「僵住」的經驗,尤其在面對父母突發其來的怒吼、責備、肢體暴力時。
我的個案小伍說,小時候有一天爸爸下班回家發現他竟然在看電視、功課沒寫,氣得走過去就賞了他一巴掌。當下他整個人僵住了,完全失去感覺,驚嚇地呆在那裡、動彈不得。這就是「僵」。
4. 「討好」(fawn):這是一種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機轉。面對衝突暴力時,人經常會採取取悅、妥協、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暴力、阻止自己被傷害。這就是「討好」。兒童在父母暴力衝突的關係裡,經常表現的反應模式就是討好。
小玉說每當爸爸跟媽媽吵架時,她都很害怕,怕他們會離婚。所以為了維持家庭「和諧」,她會去討好爸爸,主動幫爸爸買香菸、啤酒;討好媽媽,幫母親做家事、照顧弟妹等。這個模式會延續到長大,後來小玉對別人的需求總是特別敏感,別人都還沒開口,她就會主動幫忙,她的討好模式雖然帶給她不錯的人際關係,但也讓她經常感到疲憊、痛苦、壓力大。有時當她不想幫忙、或幫不上忙時,就會感到自責、有罪惡感。
這四種生存模式當然不是全然的好或不好、對或不對,有時適當的「逃避」其實是不錯的策略,尤其是當你的父母關係一直處在暴力狀態、兩人一直爭吵不休時,你是可以「逃」的。有時適當的「攻擊」也不錯,尤其當你遇到一些自我中心、老是踩你界線、不尊重你的人,該生氣就要生氣,不然對方吃定你。有時適當「討好」也沒有不好,尤其當你「有意識」的知道你為什麼要討好時,討好有時也是一種人際的潤滑劑。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也曾經遭受暴力、性侵、性騷擾等傷害,請牢牢記住:「這不是你的錯。」如同《寬宥之南》一書作者莎蒂絲‧艾娃(Thordis Elva)所說的,「無論他值不值得我原諒,我都值得還給自己平靜的人生。」
當你看到這個訊息,(或許是靈魂的召喚、或許是來自宇宙高靈的訊息)或許是,時候到了,該是你幫自己一把、做療癒創傷的時候了。要如何療癒?敬請參考《情緒治療》一書。
本文原刊於作者臉書,《世界走走》獲授權轉載,標題、內文與小標經《世界走走》編輯改寫。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Jun 26, 2023
「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面對這個問題」——這樣的認知,讓受害者選擇不再隱忍,而願意站出來通報、指證。近來,台灣出現一波 #MeToo運動...
Jun 16, 2023
#metoo 是條漫漫長路,走走挑選了五部呈現「訴說」歷程的影劇,一起看看勇敢的她們如何站出來發聲。台灣終於出現遲來的 #...
Jun 13, 2023
權力最難撼動的政壇首先引爆這波 #MeToo 風暴,讓其它領域受害者有了一絲希望,紛紛現身接過火炬,讓這場遲來的 #MeToo...
Jun 12, 2023
如果讓孩子覺得他們是珍貴且有價值的,那麼他就會有戰勝任何傷痛的力量。編按:南韓經典青少年小說《有真與有真》中文版近期在台灣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