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晚報
晚安,
有人戲稱「我已滿 18 歲」是網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日前通過新法,要求成人網站必須驗證用戶年齡,否則將面臨被起訴的風險。大多數網友將使用手機 app「LA Wallet」並透過身分證或駕照驗證年齡,而網站必須刪除過程中蒐集到的相關數據,英國國會審議中的《線上安全法案》(Online Safety Bill)也有類似規定。
提出法案的共和黨籍州眾議員施萊格爾(Laurie Schlegel)表示,她受到創作歌手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的啟發——怪奇比莉曾坦言,自己從11歲時就開始看A片,長大成人後才發現A片充斥大量暴力、侮辱性的色情內容,而從A片學到的經驗也影響了她的性生活,讓她起初在性行為中不敢拒絕「不好的事情」。
延伸閱讀|保護兒少變防止新人誤闖AV業,日本「AV新法」能解決數位性暴力嗎?
Porn website age checks introduced in Louisiana https://t.co/Q0stFlAGiN
— BBC News Technology (@BBCTech) January 4, 2023
一年才剛開始,歐洲多地已刷新1月最暖氣溫,法國、瑞士、德國的不少滑雪勝地更面臨缺雪窘境,往常覆蓋靄靄白雪的山區只見一片青青草地。由於雪量短缺,即將在瑞士阿德爾博登(Adelboden)登場的世界盃滑雪錦標賽,今年將全數使用人造雪進行賽事。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大氣科學教授蒂埃里(Wim Thiery)警告,若氣候變遷腳步不停歇,我們熟知的「在阿爾卑斯山滑雪」本世紀末就會走入歷史。
An unusually warm January broke dozens of weather records across Europe. Some countries saw the warmest start to the year ever measured, forcing some ski resorts to close trails, with sparser than usual snow cover, during their peak season.https://t.co/wfKU2coLX7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January 4, 2023
改編自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1968年電影《殉情記》(Romeo and Juliet)叫好叫座,事隔逾半世紀,兩名當時未成年的男女主角控訴片中裸露場景涉嫌性剝削,向電影製片公司派拉蒙(Paramount)提告。
《殉情記》拍攝時,女主角奧莉薇雅赫西(Olivia Hussey)年僅15歲,男主角雷納德懷汀(Leonard Whiting)也只有16歲,兩人指控導演法蘭柯齊費里尼(Franco Zeffirelli)誘騙他們為戲全裸,不但違背讓兩人穿著膚色內衣拍攝的承諾,電影最終上映版本更出現乳房與臀部的裸露畫面性剝削罪嫌,依性剝削及散布青少年裸露影像向派拉蒙求償。
延伸閱讀|走走晚報:#MeToo 時代的電影世界
The two stars of the 1968 version of “Romeo and Juliet” have sued Paramount Pictures for more than $500 million, saying they were sexually exploited during a nude scene in the film when they were teenagers https://t.co/7pwQmjtetY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January 5, 2023
大樓冒著滾滾濃煙,地面上的士兵與坦克和橙色天空中的戰機與飛彈互相輝映,位在美國芝加哥的「烏克蘭現代藝術學院」(UIMA)美術館,現正舉辦名為「戰爭之子」的展覽,展出烏克蘭兒童的藝術創作:9歲的 Roman、7歲的 Ilya、10歲的 Taras……用畫筆描繪出他們眼中戰爭的模樣。
本次參展的小畫家中有許多人因戰火而流離失所,他們在烏克蘭西部大城利沃夫(Lviv)的醫院、孤兒院等地作畫,也有部分作品來自藝術治療——一位因戰爭失去1根手指與一眼視力的10歲女孩畫了一棟大房子,在她的想像裡,這個家可以容納她所有在戰爭中喪生的朋友與親人。
延伸閱讀|專訪席蕊婷:台灣設計師點亮烏克蘭女力
An exhibition in Chicago features art by the children of Ukraine, many of them displaced by the war and invited to paint at hospitals, orphanages and art studios in Lviv. https://t.co/STUZ1Y8uTX
— New York Times Arts (@nytimesarts) January 3, 2023
Quote of the Day
「我認為越是差異、越是少數,就越應該邀請大眾來認識我們的文化。」——〈我的跨文化伊斯蘭婚禮:融合緬甸、雲南和穆斯林美食的Nikkah展覽〉
世界吃吃「飯桌上的田野」專欄作者馬映卿,這回與各位讀者分享她如何將婚禮結合展覽,向另一半的家庭與雙方朋友分享她雜揉雲南、緬甸、穆斯林的特殊背景,更透過各式異國美食讓賓客用味蕾體驗不同文化。(警語:讀晚報肚子餓,走走概不負責!)
#世界吃吃
— 世界走走 seh seh (@SehsehWorld) January 5, 2023
伊斯蘭式的證婚、雲南口味的下午茶、緬甸酥點、巴基斯坦甜餅和中東點心......我的婚禮除了牽起兩個家庭,更是不同文化、不同社群的結合,成為充滿各種色彩、香氣、味道的慶典。➤➤https://t.co/yrfsaFScL2@YinchingM #飯桌上的田野 #نكاح #穆斯林 pic.twitter.com/Ptyttz9ea8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