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一名女子因頭巾而死後,憤怒的伊朗群眾能改變什麼?

「女性、生命、自由」──這次抗議的核心口號概括了伊朗抗議民眾最想追求的三件事。

2022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因未戴頭巾被捕後死亡,抗議怒火從國內蔓研至全球伊朗社群,圖為英國抗議群眾。(AP)

「女性、生命、自由」──這次抗議的核心口號概括了伊朗抗議民眾最想追求的三件事。

伊朗各大城市自9月16日以來,爆發了近幾年以來規模最大、聲勢最猛烈的抗議,起因是一名女子的死亡。

根據《Al-monitor》報導,事情發生在915日,一名22歲庫德族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陪家人去德黑蘭拜訪親戚,結果在街上因為沒戴好頭巾被道德警察拘留──在伊朗,女性在公共場合必須以頭巾遮住頭髮,而道德警察負責抓捕那些違規的女性。

在她被拘留兩個小時後,就傳出阿米尼情況危急送醫急救的消息,兩天後不幸死亡。警方說是心臟病,但家屬認為是遭到虐待。阿米尼的哥哥表示,他在她遺體腿上看到黑色與藍色被毆打的痕跡。

這件事情很快在社群媒體上傳開,並在接下來這幾天引發群眾示威抗議警方暴力。她的故事在廣大伊朗女性間引起共鳴,因為幾乎每個女性都有被道德警察刁難過的經驗,而更多伊朗人則不滿警方暴力、不透明、欺瞞,在監禁期間或監獄裡面鬧出人命也時有所聞。

抗議如星星之火燎原擴散到伊朗各個城市。從推特上看到影片,大批女性走上街頭舉起抗議標語,還有女性聲援阿米尼,脫下頭巾站在高處吶喊。還有女性脫下頭巾在火推旁跳舞,象徵著政權所不喜歡的兩件事情:火焰象徵古波斯信仰、以及女性跳舞。不在伊朗的我也發現,不曾有過這麼多伊朗朋友與追蹤的伊朗知名人士,紛紛在社群媒體上表達對阿米尼的支持。

在這次抗議的核心口號是「女性、生命、自由」(Zan, zendegi, Azadi),概括了伊朗抗議民眾最想追求的三件事。更激進的口號則是「打倒暴政,無論是沙王還是最高領袖」(Marg Ba Setamgar, Che Shah Bashe Che Rahbar),挪用伊朗當權最愛的口號「打倒美國」,成為抗議者的語言武器。口號的轉變,顯示頭巾作為導火線激發出伊朗民眾對政府其他方面的不滿。

觀察這次事件,值得從兩個角度切入,一個毫無疑問是女權本身,另一個則是伊朗的政治局勢。

伊朗女權:引發眾怒的不只有頭巾

此次抗議的核心無疑是女權,只要認識伊朗女性,幾乎每個都可以說出一段被道德警察騷擾糾舉頭巾沒戴好的經歷。伊朗在 1979 年革命之後,陸續規定所有女性無論宗教,都必須在公共場合戴上頭巾,外國人也是。而這也讓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成為現存唯二擁有頭巾強制令的國家。

然而,伊朗跟其他穆斯林國家不同的是民風。許多沒有頭巾強制令的穆斯林國家女性,依然會把頭巾戴得老實密不通風,但許多伊朗女性並不願這麼做。去過伊朗的人會發現,許多女性把頭巾戴得半遮半掩。

從一些保守穆斯林的角度來看,伊朗女性的戴法純屬不三不四,但從世俗角度看來,只要強制戴頭巾就是壓迫。因此在伊朗,道德警察有很多的「業務」,這也是為何這麼多伊朗女性受過道德警察刁難的原因。

然而,執法嚴格與否是浮動的,端看政治局勢:前任改革派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執政期間稍微寬鬆,但隨著2021年保守派總統萊西(Ebrahim Raisi)上任,又慢慢地嚴格起來。總的來說,頭巾被伊朗政府視為意識形態的鬥爭陣地,是對抗「腐敗的西方文化」,也是伊斯蘭共和國建國的價值支柱之一。

當然,這不是伊朗人首次抗議頭巾強制令。伊朗裔英國政治學學者 Eskandar Sadeghi 指出,自1979年前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強制女性戴頭巾開始,伊朗女性的反對與抗議就從未間斷過;且在近幾年抗議當中,女性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

2022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未戴頭巾被捕後死亡,抗議怒火從國內蔓研至全球伊朗社群。(AP)
2022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未戴頭巾被捕後死亡,抗議怒火從國內蔓研至全球伊朗社群。(AP)

2018年,就有一名女性 Vida Movahedi 把白色頭巾脫下站到街上高處,成為反抗的象徵。連我的伊朗男性朋友都讚嘆伊朗女性勇敢。

這次「阿米尼之死」引發如此巨大的抗議,核心原因就在於「因頭巾被刁難」是許多伊朗人的日常生活經驗,而僅僅因頭巾未戴好就遭此厄運,可以說是死於政府的意識形態。另外, 警方還否認有虐待,反指阿米尼死於心臟病發,又挑起了伊朗人對政府經常隱瞞事實的不滿。

我一位伊朗當地的女性朋友用了一個詞描述這次的阿米尼事件:憤怒。

我認為這個形容非常恰當。伊朗人憤怒道德警察的國家暴力、警方慣常的說謊、意識形態的壓迫、憤怒於道德警察這種體制的存在,憤怒於許多人三餐不繼,為何國家還要花這麼多錢在管女性頭巾這種事情上面。

阿米尼之死所激起的抗議也有國際因素存在。這件事之所以受到這麼多國際媒體關注,是因為西方媒體特別在乎女性頭巾議題。

過去三、四年在伊朗,與經濟、貪腐相關的抗議都沒有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與報導,講白了就是因為西方國際媒體多重視女性自由這個「意識形態問題」,至於伊朗人日常經濟生活,無人問津。

坦白說,女性頭巾在伊朗並非總是排在國內政治議程的第一順位,伊朗國內女權團體還有更多其他權利需要爭取,如教育、就業等等。很可惜地,這些也不是國際媒體會關心的主題。

政治局勢:抗議背後的政經危機

除了頭巾女孩之死引發整個大規模抗議之外,更耐人尋味的是政治局勢。

事件爆發之前,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已經兩個月沒有出席公開活動,讓外界懷疑他一直不佳的健康狀況是否惡化。今年9月6日,他甚至首度錯過接任以來每年固定舉辦兩次的專家議會會議(Assembly of Experts),該會議根據伊朗憲法,負責監督與甄選最高領袖。

直到9月17日,哈米尼才終於出席了一場什葉派的宗教儀式,但這並沒有打消外界的疑慮。從新聞影片來看,哈米尼的聲音疲憊衰弱。他自1989年以來超過三十年的任期,隨時都可能畫上句點。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3日出席公開活動,但他並沒有戴上口罩。(美聯社)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美聯社資料照)

這裡要點出伊朗政治體制的特殊性。伊朗並不如外界想像的、由最高領袖掌握一切說了算。伊朗國內政治有著許多不同派別,正算計著後哈米尼時代的權力安排。

目前,檯面上的人實力都不是很堅實:總統萊西第一任期才做不到一半,尚未拿出任何政績;哈米尼的長子Sayyed Mujtaba盛傳也是人選之一,但毫無公眾支持的基礎;還有宗教政界望族出身的 Sadeq Larijani ,但家族過去有些爭議,希望恐怕不大。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場由伊朗女子之死引爆的政治危機,無論是不是巧合,都牽動著伊朗政局的下一步。

再者,從伊朗情勢發展的角度來看,過去幾年,伊朗不滿政府的抗議有越來越頻繁的傾向。有多次抗議肇因於疫情下經濟蕭條,還有2020年伊朗民眾抗議革命衛隊誤把烏克蘭航空民航機擊落。近期伊朗與西方正在談判的核協議仍看不到結果,意味著伊朗將持續受到美國前總統川普重新施加的嚴厲經濟制裁,經濟前景黯淡。

就抗議一週以來的發展來看,抗議本身已經超出單純的「頭巾問題」,夾雜了許多人對政府的不滿。有不滿現任總統的、不滿最高領袖的、不滿整個體制的、不滿經濟的。女性頭巾的焦點有被邊緣化的危機。

此外,抗議在一些地方脫序成為暴動,這些現象並非正面發展。有年輕人圍住落單的警察圍毆;有人爬上公家建築、撕下牆上兩位伊朗精神領袖的頭像,引起群眾一陣歡呼;也有激動的年輕人破壞警車。

群眾運動短期難以撼動統治階層

作者認為,本次抗議仍難以撼動德黑蘭統治當局。圖為伊朗親政府示威者焚燒美國、英國及以色列國旗。(AP)
作者認為,本次抗議仍難以撼動德黑蘭統治當局。圖為伊朗親政府示威者焚燒美國、英國及以色列國旗。(AP)

個人認為,這次抗議不會造成根本性的改變:因為抗議沒有領導人,且伊朗的統治階層仍然團結,沒有嚴重的分裂。目前,西方政府更關心烏克蘭,對伊朗民眾的呼聲反應很少。一些海外人士可能會稱這次抗議為革命,只能說這是一廂情願。

最有可能的結局是,伊朗政府稍微退讓,懲罰警界以安撫民眾,但可能拿出強硬手段鎮壓。這次,伊朗政府更大規模地中斷網路,也讓伊朗人擔憂政府採取更極端的手段。無論哪種結果都顯示,隨著壓力增加,短期內伊朗的政治與社會可能會越來越不穩定。

即便如此,我們仍可以與千千萬萬的伊朗民眾,一起聲援伊朗女性,在社群媒體上用「 مهسا_امینی#」(#Mahsaamini)表達支持。「女性、生命與自由」,願伊朗人也能早點享有這些普世價值。(完)


和我們一起走走
訂閱免費電子報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Aug 22, 2022

2021年9月14日,央視前女實習生周曉璇(圖左持花束者)訴央視主持人朱軍性騷擾案一審第二次開庭。當天北京市海淀區法院以「證據不足」,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資料照,AP)
弦子訴朱軍案敗訴後,她和她們為中國女權運動留下什麼?

與其說去法院門口,是弦子需要我們,不如說是我們需要弦子。2022年8月10日,弦子訴朱軍案二審結果出爐,弦子宣告敗訴。...

Aug 22, 2022

Aug 11, 2022

相傳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伊朗古波斯宮殿「波斯波利斯」,就是出於精靈的巧手。(Mostafa Meraji@Unsplash)
人死後不會變成鬼、精靈會吃小孩,伊朗人怎麼說鬼故事?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伊朗的靈異故事不光是用來嚇人或者是鄉野傳說,而帶有某種教化的意義。近日,...

Aug 11, 2022

Jul 29, 2022

2022年7月26日,緬甸軍政府處決四名民主活動人士後,引發旅居泰國的緬甸僑民不滿,紛紛前往曼谷的緬甸大使館外抗議。(美聯社)
記得他們:緬甸政變中被處決的4名民主運動者

「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們,這是最後一次見面?」今(7/29)日是緬甸軍事政變的第544天。2022年7月25日,...

Jul 29, 2022

Mar 9, 2022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多國民眾在莫斯科駐台代表處前自發聚集抗議。(美聯社)
咖啡桌、LINE群組、莫斯科駐台代表處:當家鄉陷入戰火,在台烏克蘭人如何行動?

台灣時間中午12點,Vadym 突然收到母親的語音訊息,她哭著用家鄉話顫聲說道:「不要回來烏克蘭!戰爭開始了!到處都在轟炸,連這裡也是...

Mar 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