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晚報
晚安,
各位讀者打開這封信時,不如做個簡單的實驗:妳/你能夠單腳站立超過10秒嗎?如果不行,或許該多多注意身體健康了。
一項為期12年、針對51歲至75歲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無法單腳站立者在十年內去世的風險高出近1倍。儘管這項觀察性的研究無法確立平衡能力與死亡率的因果關係,但研究團隊仍呼籲,將平衡測試納入銀髮族的健康檢查項目中,作為評估健康的數據之一,其他過往研究也顯示平衡不佳與中風及痴呆症的風險有關。
New anxiety just dropped.
— pourmecoffee (@pourmecoffee) June 20, 2022
"People who cannot stand on one leg for 10 seconds are found to be almost twice as likely to die within 10 years" https://t.co/73haDsXCBi
美國哈佛大學團隊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研究數據顯示,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 BA.4 以及 BA.5 的「免疫逃逸」能力極強,即便曾染疫或接種過3劑疫苗,引發的中和抗體都比原始 Covid-19 病毒低上數倍,可能導致突破性感染激增。
BA.4 和 BA.5 是目前爲止傳播最快的變異株,但研究團隊也估計,疫苗仍具有有效預防重症的保護力,莫德納(Moderna)更表示旗下針對 Omicron 的「二價加強針」臨床試驗表現良好,希望在今秋獲批上市。
Omicron subvariants BA.4 and BA.5 appear to escape antibody responses from vaccination and past infection, new research suggests.
— CNN (@CNN) June 23, 2022
However, vaccination is still expected to provide substantial protection against severe disease. https://t.co/zFheNTLRB5
距今70年前,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憑藉對 DNA 結構的發現與另外兩位(同為男性)的學者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肯定;事實上,他的女性同事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為眾人的 DNA 研究奠定重要基礎,她的貢獻卻被科學界忽略,直到逝世後數十年才獲得遲來肯定。
70年後的今天,一項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告訴我們,女性科學家的研究貢獻仍被低估。即使在控制了職位、領域、團隊等指標後,女科學家掛名學術文章作者、或為她們貢獻的專利命名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分別比男性同儕低13%、58%,並指出科學界對女性的系統性排斥,對其職涯造成的負面影響「既是因也是果」。
Women scientists don't get the credit they deserve for their research,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They're 13% less likely than men to be named as article authors & 58% less likely than men to be named on patents they contribute to.
— Julianne McShane (@JulianneMcShane) June 22, 2022
New for @washingtonposthttps://t.co/vJVIJimC4w
澳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甲蟲「大麥蟲」的幼蟲「超級蠕蟲」(superworm)能靠消化發泡聚苯乙烯(也就是俗稱的保麗龍)維生。
保麗龍佔據全球垃圾掩埋場的30%容積,在塑膠廢棄物加劇氣候變遷危機的今時今日,科學家的下個目標是找出蟲蟲分解保麗龍所使用的的酶(酵素),加以商業化之後有望成為人類解決垃圾問題的救星。
Quote of the Day
新聞自由是暴政的犧牲品。
去年今日,香港《蘋果日報》宣佈停刊並終止運作,於隔日凌晨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最後一期《蘋果日報》以「港人雨中痛別,『我哋(們)撐蘋果』」為頭題,印量高達100萬份,大批香港市民天未亮就在報攤前排隊購買。
《港蘋》結業前夕,5名報社高層依《國安法》被捕,其中2人至今仍被收押,香港在人權評量倡議組織(HRMI)年度報告的排名持續下跌,在參政權、集會結社自由等公民權指標的得分甚至與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相當,也愈來愈接近敬陪末座的中國。
訂閱走走電子報,我們會送上: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