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晚報
晚安,
車底下、後院狗屋、甚至是高爾夫球場……在紐西蘭南島大城但尼丁(Dunedin),居民正學習與一群有點臭、會在三更半夜喧鬧、但是超級可愛的「新鄰居」共存。
這裏曾是無數海獅的家園,但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物種因商業捕獵一度瀕臨滅絕,在一隻被暱稱為「媽媽」(Mum)的母海獅帶頭下,海獅近年來又開始回到當地海灘棲息。
不過與牠們的老祖宗不同,當代的海獅或許毋須懼怕獵槍,卻面對汽機車、人類活動與狗兒的威脅,保育單位和NGO志工為此扮演「海獅保母」,確保每個海獅家庭都能平安繁衍後代。
Commercial hunting brought sea lions close to extinction in New Zealand, while remnant populations survived hundreds of miles south on sub-Antarctic islands https://t.co/rMvmTfuuKf
— CNN (@CNN) May 4, 2022
外界普遍對 Omicron 變異株有「傳播力較強但不那麼嚴重」的認知,但美國一項檢視13萬名患者數據的大型研究發現,儘管過去兩年間陸續有不同變異株流行全球,但在調整人口特徵、疫苗接種狀態、「查爾森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等干擾因素後,各時期 Covid-19 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風險幾乎相同,亦即 Omicron 與先前變異株的嚴重程度在本質上並無差異。
Four scientists conducted the study based on records of 130,000 COVID patients. https://t.co/75m4Z7q46y
— Reuters Health (@Reuters_Health) May 5, 2022
美國最高法院擬推翻近半世紀前的羅伊訴韋德案(Roe v. Wade)裁決,否決憲法保障女性墮胎權的新聞在全球引發震動,而在美國之外,各國法律/社會對墮胎的態度仍有劇烈分歧。
根據英國《衛報》整理,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女性在任何情況下墮胎皆屬違法行為;在另外37個國家,除非母親有生命危險,否則亦嚴格限制墮胎。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每年有超過4萬7千人死於不安全墮胎。
- 拉丁美洲:拉美地區天主教勢力龐大,多國完全禁止墮胎,在薩爾瓦多,墮胎最高可判處35年監禁,1998年來至少有140名女性被控違背反墮胎法。然而在多年來持續爭取墮胎權的「綠色浪潮」(marea verde)下,哥倫比亞、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已陸續擴大合法墮胎的時間與範圍。
- 非洲:非洲是全球不安全墮胎死亡率最高的區域,在包括埃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墮胎仍是完全非法的行為;而在塞內加爾,全國近兩成(19%)女囚犯被監禁的罪名是墮胎或殺嬰。
- 歐洲:除了梵蒂岡等3個微型國家,歐洲全境幾乎都允許女性合法墮胎,波蘭在2021年訂定新法後,成為唯一嚴格限制墮胎的大國——女性只有在性侵成孕、母體健康受威脅的條件下才得以墮胎——每年以前者理由合法墮胎的案例不到5起;即使孕婦健康有風險,醫師也因擔憂嚴刑峻法不願施行人工流產,已導致數名女性喪命。
- 亞洲:根據WHO數據,全球逾半不安全墮胎的案例發生在亞洲(多半在南亞及中亞),寮國與菲律賓迄今仍完全禁止墮胎;菲律賓法律規定政府應「同等重視」胎兒與母體的生命,甚至禁止事後避孕藥,女性墮胎最高恐被判處六年監禁。
In recent years, activists from Ireland to Argentina have succeeded in pushing for less restrictive laws as part of a broader fight for women’s rights https://t.co/dqV9ZZz5jO
— TIME (@TIME) May 5, 2022
@eloise_barry
南美國家玻利維亞的監獄長年人滿為患,監所環境惡劣,由於該國司法體系遲緩,被告在審判前常被拘留數年之久。
當局為此發起一項名為「鐵窗後的書」的計畫,受刑人只要閱讀書籍並通過測驗即可縮短刑期,希望能鼓勵候審囚犯增進讀寫能力,巴西過往亦曾實施類似計畫。在拉巴斯(La Paz)一間女子監獄服刑的 Mildred 說,閱讀還能幫助她的思緒飛越監獄的高牆:「當我閱讀時,能觸碰到整個宇宙,圍牆與鐵柵都消失了。」
Inmates in Bolivia's overcrowded prisons are now able to reduce their jail time by reading books in a new program influenced by one in Brazil that aims to spread literacy and give hope despite a notoriously slow judicial process https://t.co/Y9MdEYBYFr
— Reuters (@Reuters) May 3, 2022
Quote of the Day
“Being able to not even win but just compete as yourself, it’s just been freeing.”
在運動與性別的輿論場,跨性別選手的參賽資格認定,在近年引發激烈論爭。而不同於一般田徑競賽僅劃分男子/女子組,非二元性別(Non-binary)的運動員在路跑賽事開始擁有做自己的空間。
在4月24日登場的布魯克林馬拉松,是第一場設立「非二元性別組」的馬拉松賽事,贏得該類別冠軍的 Jacob Caswell 說,「非二元跑者一直都在這裡,我們被迫參加不符我們性別認同的類別,現在我們看到體育運動發生了轉變,藉以真正肯認我們。」
【延伸閱讀】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Over the past year, several road rac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have introduced a nonbinary category. https://t.co/0H6Nl5q0Iw
— NYT Sports (@NYTSports) May 1, 2022
訂閱走走電子報,我們會送上:
TOPICS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