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晚報
晚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進入第七天,《世界走走》致力於陪伴各位讀者在傳統的陽剛權力眼光外,用另一種視角關注受這場戰事影響的每一個人,看見她/他們身處的困境,以及在戰火造成的破壞之中,人與人之間建立連結、從而帶來突破的可能。
從烏克蘭人被世界記住的模樣、特約作者對俄羅斯平民的第一手採訪;到同樣作為戰爭的旁觀者,兩位出身東歐的女作家,以及熱衷於對俄烏情勢指點江山的中國網民,則對發動戰爭的普京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完整回顧《世界走走》相關報導請點此。
俄軍在攻佔南部港口城市黑爾孫(Kherson)後持續朝烏克蘭各大城市猛攻,國際刑事法院宣布對俄羅斯「可能涉及的戰爭罪行」展開調查。
在哈爾科夫被炸毀的市政廳內,一位士兵展示著英國歌手約翰藍儂的相片。
北京冬季帕運開幕前夕,國際帕委會原本允許俄羅斯與白羅斯運動員以「中立」身份參賽,遭強烈抗議後緊急宣布對兩國選手禁賽。
俄軍自克里米亞持續進犯烏克蘭南部,在東南部城鎮安赫德(Enerhodar)一座核電廠的聯外道路,數百名平民自發集結組成「人肉路障」阻擋部隊前進。
Quote of the Day
“Ukraine is a place tha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other places.”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
除了對遭受無理侵略的共情與憤怒,我們為何要關注遙遠的烏克蘭?
東歐歷史專家、《暴政》作者史奈德 告訴我們,從上個世紀到今天,烏克蘭都處於世界潮流的焦點,希特勒與史達林兩大獨裁者把烏克蘭視為核心利益;烏克蘭在後蘇聯時代的不平等問題,如今包括美國在內的諸多國家面臨同樣困境;近年來,烏克蘭也成為網路戰、混合戰與新形態戰爭的戰場所在,「如果你要選擇一個地方來了解全球主要趨勢,至少在北半球,基輔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烏克蘭是個幫助我們理解其他地方、幫助我們定義自身的地方。」史奈德強調:「你是誰,不會由外國的獨裁者來告訴你。」
世界走走有妳沒讀過的重要故事。我們以性別視角關注全球議題,補充傳統權力視角所忽略的,有關困境、突破、連結、改變的故事。
請付費訂閱,成為走走的夥伴,與全球各地的女性一起走走。
訂閱走走電子報,我們會送上: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Mar 2, 2022
如果只看微博的話,你很可能誤以為是美國入侵了烏克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簡體中文互聯網上的主流態度是頗為支持與共情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