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地:瑞典斯德哥爾摩
年齡:24歲
狀態概述:留學中,居於宿舍
很難想像吧?瑞典,一個人口數僅台灣一半,但單日新增數千新冠病例、總計確診人數破百萬、上萬人因此喪命的國家,竟然自疫情爆發以來都沒有封過城。這就像平行世界,但跟台灣不一樣的是,瑞典已經進入社區感染,大家卻生活依舊,一如往常躺在公園草地上享受日光。
我身邊多數的瑞典朋友都挺淡定,一開始甚至開玩笑,覺得疫情不是嚴重的事情,「我運動習慣很好,身體健康,不用怕!」自疫情爆發以來,我也不曾在瑞典體驗到「末日感」,儘管我身邊有7、8個瑞典或台灣朋友染上新冠肺炎輕症,我亦沒覺得害怕。
這裡面對疫情沒有恐慌跟焦慮,賣場不會出現搶購、缺貨。我想是因為,瑞典政府與媒體新聞的公信力很高,關鍵的疫情訊息不會被假資訊埋沒,所以渴求重要資訊的大家都知道「有問題要去哪裡問,或搜尋哪些官方網站。」
最著名的公共電視頻道「瑞典電視台」(SVT),是多數瑞典人都一定會關注的媒體,它在這時候也堅守公共媒體價值,每天以詳細、好理解的方式,向大眾說明疫情資訊跟情況。民眾信任且獲得足夠的政府宣導、新聞資訊,自然不會被不確定性與焦慮所困。
瑞典政府的防疫策略被評價為「佛系」,不過還是有作為的,例如去年鼓勵少出門、遠端上課跟在家工作,導致公共交通人流明顯減少,可見民眾最初其實挺自律。針對政府防疫作為,當然還是會有批評聲浪。批評是一個民主的常態,但是整體而言,社會依然會遵守、配合政府的決斷,我想這也體現國家上下的某種團結力。
瑞典防疫跟其他歐洲國家的差異在於,沒有強硬限制與處罰,例如禁止餐廳內用。所以民眾的配合度對瑞典防疫策略來說至關重要,瑞典從今年初宣傳戴口罩的益處,也強力要求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須戴口罩,但目前地鐵頂多只有3成民眾會戴,可能因為防疫心態經過一年已麻痺。
注重心理健康是另外一個重點,瑞典社會大環境很注重「你的個人感受」,在整體社會如此關懷之下,我也更注重自己心理狀態。例如我教授就能同理,在疫情特殊時刻,有些學生的心理狀況可能會受影響,他常常主動說:「有問題可以跟教授反應。」有一次遠端上課,教授網路連線有問題,就索性宣布:「那我們就今天上到這裡為止吧,大家多出去走走。」
忙碌壓抑、不敢休息可能是台灣社會的常態,在台灣你很難跟老師或公司說:「我今天心理狀態不好,想要請假,晚一點交報告。」因為你會擔心,你的上級不太可能接受這個請假理由。但在瑞典,心理健康問題是很合情合理的原因。
這次疫情讓我更了解生活的不確定性,學會不要去擔心太久之後的事情,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去年暑假因為太過思鄉,我索性回到台灣。學生身分加上在兩個平行世界生活,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疫情生活沒有受到太大衝擊,在家上課期間,有設備、免通勤,反而壓力少了一點;而且研究生課業很忙,我本來就沒機會出去玩,生活模式沒變。
台灣雖然是訊息發達的社會,但疫情期間真假難辨的訊息氾濫,民眾難免會恐慌,因為可能在急難時,手邊沒有可信賴的資訊來源。建議在台灣的大家要有長期抗疫準備,台灣跟瑞典同樣沒有完全封城,但台灣民眾的自主配合程度更高,希望大家都能保持樂觀。
居住地:法國巴黎
年齡:28歲
狀態概述:獨自在巴黎念碩士,去年畢業疫情爆發,困於小小套房中
一年半以前,台灣是一個平行世界,所有人都在正常上班、上課,不知道何謂與病毒共存。而獨自在巴黎讀碩班的我,因為疫情使實習職缺被砍掉,擔心可能影響找工作的競爭力。待業跟無生產力帶來很大的焦慮感,「是不是哪裡不夠好?還需要上哪些課程、考哪些證照才能增加或證明我的能力?」
我自認宅女,但幾坪大的空間成為我的全世界,耗盡我的自處能量。跟台灣親友述說一個人在巴黎小套房裡的煎熬,他們沒有辦法共感我的經歷,只能大概建議:「那你就追劇啊!」很多負面的情緒只能自己吞下去,這在疫情期間成為需要克服的課題。那時候還沒有疫苗,長時間失去自由以及和人的聯繫,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疫情的盡頭,真的會崩潰。一些我在法國的朋友跟我說,有時候只是走到廚房去打開瓦斯爐燒開水,就突然蹲下去嚎啕大哭。
隔絕的時候,我希望至少感覺自己不是全世界唯一的生物。
大概是從封城第二個月的時候,我開始覺得無聊又難受得要死,這使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當別人沒辦法幫我,我至少要救自己。所以我安慰我:「工作實習也不是煩就能解決,現在整個大環境都很糟,法國學長姐也都難找到工作。」
我也勸自己要振作起來,趁停滯的時間審視還有什麼不足之處,但那時候有一個挑戰是:我要怎麼在資源更難取得的狀況下,去維持或習得新的休閒與愛好?幸好法國蠻多學校跟圖書館、博物館提供免費線上課程或導覽參觀,書店也被列為必要產業而營業,從這些資源能夠獲得很多有趣的新知。
而且,這時候就算再厲害的人也都被關在家,沒什麼夢幻日常可在社交媒體炫耀,反而大家都有同樣的煩惱跟生活了,一起抱怨work from home很煩,整個版面滑下來都是煮菜跟撸貓,相互比較的焦慮感降低很多。所以我突然就放下追求完美的恐慌,開始肯定與正視自己的能力,訂定目標,不要好高騖遠。
法國人都是攔不住自由的靈魂,很多人違背防疫規定,弄地下夜店、地下餐廳,還准許客人不用戴口罩。一年來不斷循環封城、解封,讓我非常絕望,每天都在心裡吶喊:「偉哉法蘭西!你到底在幹什麼?」3月的時候,甚至還有一個政策是「一三五開放到學校上課,二四遠端上課」,然後就被大家痛罵一頓:「你以為病毒會挑時間啊?一三五放過你們,二四再來感染?」
從民調來看,法國人挺不信任疫苗,很多人預約施打結果沒去,浪費蠻多AZ……歐盟疫苗護照才是大家開始接種疫苗的重要推力,法國政府還動員許多消防員幫民眾施打。
我上個月接受第一劑輝瑞,不曉得幫我打的人就是消防員,還想說「怎麼那麼多小帥哥?」幫我打針的人說:「我是這裡打得最好的喔!大家都說我技術好。」我問他:「可以拍照錄影嗎?」他說:「可以阿。」然後我才剛開始錄影片,他連看都沒看就直接往我手臂戳下去,兩秒鐘結束。可能因為疫苗就是只要朝肌肉打……
現在快要完全解封了,我感覺走在路上的行人腳步變得輕快,彷彿有種隱密的小雀躍。前陣子第二階段解封,儘管暴風雨、下冰雹,但很多餐廳的戶外座位人滿為患,大家都撐著雨傘在露台聊天。
反過來,我開始接受來自台灣親友的負能量,被假消息影響的人們過度擔心、憤怒,跟我抱怨:「國外做得那麼好,台灣在搞什麼?」我安慰說:「之前全世界都沒有疫苗,疫情比台灣嚴重非常多,世界各地的人等到夏天、秋天、冬天過去,又迎來春天,疫情都沒有結束,但踩著血汗教訓也是撐過來了。現在法國因為新冠死亡的人數,是法國二戰犧牲人數的一半。」
我想給台灣的大家一個小建議:被負能量糾纏的人,有時只專注在他們覺得負面的事情上,如果你要去安撫沉浸在悲觀情緒的親友,要小心自己好不容易振作起來的情緒會陷進去。可以試著請他們看看其他國家的狀況,拓展關於全球疫情狀況的視野。
有一部分人讓我覺得是見獵心喜、唯恐天下不亂,逮到機會就要先搞一場內鬥,但希望大家理性接受現況與保持樂觀:疫苗已經研發出來了,我們心愛的台灣至少不是在沒藥救、沒辦法的最絕望時刻。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May 21, 2021
嗨,今天《世界走走》帶大家保持社交距離,遠望其他國家做了哪些努力,往結束新冠疫情的正道邁進。·上半場防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