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破碎的夢土:歐洲國家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難民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帶各位前進巴爾幹半島國家塞爾維亞,一窺目前歐洲國家如何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滯留邊境的難民,也帶你關注那些難民面臨的心酸困境。

來自中東與北非,滯留歐洲各國邊界的難民與移民(美聯社)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帶各位前進巴爾幹半島國家塞爾維亞,一窺目前歐洲國家如何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滯留邊境的難民,也帶你關注那些難民面臨的心酸困境。

  • 目前滯留在歐洲國家邊境的難民面臨的悲慘處境
  • 歐洲警察透過高科技工具監控試圖越境的難民
  • 對於那些不遵守歐盟難民計畫的成員國,歐盟能否做出相應處置?

「沒人會離家,除非家已變成鯊魚的嘴,你只好朝邊境飛奔。」
索馬利亞裔英國詩人沃森.夏爾(Warsan Shire),《家》(Home)

2015年,上百萬難民湧入歐洲尋求庇護,是歐洲自二戰以來面臨最嚴重的難民危機。這些難民大多因戰亂或貧窮而逃離家園,滿心以為只要抵達歐洲這塊夢土,就能重新建立家園。

然而,當他們跋涉過千萬里路,才發現被擋在國境之外,許多人遭到當地警察暴力對待,當局甚至動用高科技工具想辦法阻止他們越境。對難民而言,日復一日的殘酷現實像一場醒不來的惡夢。

歐洲警察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難民

塞爾維亞(Serbia)是難民前往西歐的必經之路之一,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今年3月資料,目前塞爾維亞收容約4880位難民與尋求庇護者。

哈立德(Khaled)也是其中一人。

12月某個寒夜,哈立德在毗鄰匈牙利(Hungary)邊境的塞爾維亞霍爾戈什村(Horgoš),與另外6名同樣想尋求庇護的阿富汗人一起在廢棄農舍裡,共享僅有生洋蔥與一條麵包的簡單晚餐,火光照亮他們的臉,而哈立德已在此處棲身一個月。

難民在希臘的難民營排隊,等待更正入境申請文件(美聯社)
中東與北非多國長年內戰,大批難民逃往歐洲,卻被各國踢皮球。(美聯社)

哈立德原本在阿富汗攻讀法律,由於阿富汗經濟情況不穩,而恐怖組織神學士(Taliban)針對首都喀布爾(Kabul)的攻擊逐漸增加,擔心自身安危的哈立德在2018年毅然決定離開阿富汗,前往德國投靠叔叔與女友。

然而,哈立德抵達歐洲後,才意識到事情並不如想像容易。他說比起從塞爾維亞前往德國,從阿富汗到歐洲比較容易。

這些難民將「跨越邊境」稱為「遊戲」,哈立德投入這場遊戲已經一年了,屢屢失敗。他與這些阿富汗難民共進晚餐的前一夜,他們再度嘗試跨越邊境到匈牙利,但幾乎立刻被匈牙利邊防警察制止,將他們逼回塞爾維亞。

他們認為邊防警察反應迅速是因為使用熱像儀及監控無人機,他們先前嘗試跨越時曾看過這些儀器。哈立德說:「他們可以在黑暗中看到我們,你只要走動,他們就可以找到你。」他說無人機也會飛過他們棲身的廢棄農舍,「有時他們會派出無人機到這個地區監視,看看誰在這裡。」

2015年,湧入歐洲的難民人數達到巔峰,從那時起,歐洲邊界軍事化穩定增加。歐洲警察越來越常使用無人機、熱像儀、可檢測心跳的設備等新科技工具,全力阻止難民越境。

歐洲各國控管移民 歐盟投入資金

歐洲政壇興起的民粹主義與難民問題激起的恐懼也導致各國紛紛使用新科技控管邊境,歐盟為此投入大量資金,在2021年至2027年預算中,撥了349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2041億元)用於邊境管理及移民管理。

2014年至2017年,克羅埃西亞獲得歐盟的資助,先後購買了13台熱像儀,可檢測1英里(約1.6公里)之外的人員與2英里(約3.2公里)之外的車輛。2019年,克羅埃西亞斥資230萬歐元,購買4架eRIS-III遠程無人機,eRIS-III可在日光下識別最遠距離6英里(約9.6公里)的人,可在黑暗中識別距離約2英里的人。

奧斯曼(Osman)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目前居住在塞爾維亞,2014年就越過巴爾幹半島南部的邊界。他說:「當時我沒有看到任何類型的科技(工具),但現在有無人機、熱像儀及各種設備。」

去年奧斯曼試圖越境進入匈牙利時被匈牙利警方逮住,警察向他誇耀自己使用的設備,包括一架帶有大型相機的大型無人機,甚至對他說:「我們四處監控著你們。」

這意味著難民不能再利用黑夜的掩護來嘗試越過邊境。哈立德與同伴決定在清晨再度越境,他們認為那時熱像儀比較無法發揮效果。哈立德後來成功進入了匈牙利,目前住在德國的難民營,已經開始申請庇護的程序。

「沒人願意爬過鐵柵欄,沒人願意被毆打、受憐憫,沒人願意選擇難民營。」
索馬利亞裔英國詩人沃森.夏爾(Warsan Shire),《家》(Home)

歐洲邊防警察暴力對待難民

根據歐盟法律,如果成員國驅逐難民而不給予申請庇護的機會,屬於非法行為,但一些成員國仍往往以暴力方式趕走難民。巴爾幹半島非政府組織「邊境暴力調查網路」(BVMN)今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加強邊境控管的技術已導致巴爾幹半島警察針對難民的暴力行為增加,因為這些警察配備了新的高科技工具,而這些阻擋難民越境的工具導致警察能輕鬆執行種族歧視及鎮壓程序。

「邊境暴力調查網路」協調員坎貝爾(Simon Campbell)說:「最近發生了一些非常非常嚴重的毆打事件,從2018年春天以來,警察大量使用槍枝、電擊的泰瑟槍、刀子,還用警棍毆打(難民)。」

「邊境暴力調查網路」提起2019年一名18歲阿爾及利亞青年遭克羅埃西亞(Croatia)警方毆打的案件,這名青年說自己試圖在夜裡從波士尼亞(Bosnia)前往克羅埃西亞時,被警察逮住並遭到毆打,警察還勒住他的襯衫衣領。

他說:「你不能在夜間越過邊界,因為警察在晚上抓住你時,他們會痛打你一頓。」他看到自己也在試圖闖過邊境時看到監控無人機。

「他們說:『黑人啊,滾回自己的國家吧。難民、骯髒的移民,尋找庇護的人啊,正吸乾我們的國家。』」
索馬利亞裔英國詩人沃森.夏爾(Warsan Shire),《家》(Home)

匈牙利毗鄰塞爾維亞,匈牙利邊防部隊會將試圖越境的難民驅逐回塞爾維亞。根據匈牙利警察網站的官方統計數字,今年1月就有2824名難民在邊境柵欄附近被捕,他們被迫返回塞爾維亞。

匈牙利無視歐洲法院裁決

匈牙利的做法違反該國簽署的國際條約,例如《日內瓦公約》(Geneva Convention),也違反了歐盟最高法院「歐洲法院」(ECJ)去年12月做出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裁決,該裁決宣布歐盟成員國拒絕收容難民屬於違法行為,但匈牙利政府無視裁決,目前為止,匈牙利邊防部隊已將約5千名難民送回塞爾維亞。

匈牙利警察正沿著毗鄰塞爾維亞邊境難民營的柵欄巡邏(美聯社)
匈牙利警察正沿著毗鄰塞爾維亞邊境難民營的柵欄巡邏(美聯社)

匈牙利官員聲稱,這種做法是「將被捕的非法移民護送到臨時邊境安全柵欄(IBH)的門口」,這個柵欄指的是沿著塞爾維亞邊境建造的柵欄,2015年以來已升級為高度安全的設施。

匈牙利政府的辯稱,這些沿著塞爾維亞邊境建造的柵欄位於匈牙利境內,距離實際邊界數公尺,因此「護送」難民從這些柵欄的大門離開並不是驅逐出境,因為柵欄的另一側仍是匈牙利領土。

然而,歐洲法院去年12月的裁決明確說明,即使柵欄的另一側仍是匈牙利領土,但將難民送到邊界柵欄的另一端也屬於非法。歐洲法院表示由於難民別無選擇,只能離開匈牙利領土,因此這相當於驅逐出境。

2021年1月,匈牙利邊境的警察(美聯社)
2021年1月,匈牙利邊境的警察(美聯社)

現年19歲的阿里來自伊朗,想尋求歐洲國家的庇護,目前住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Belgrade)的難民營。他說克羅埃西亞與羅馬尼亞警察很暴力:「他們抓住我們時,不尊重我們,侮辱我們,毆打我們。我們說『我們想要庇護』,但他們不聽。」

「我想回家,但家已變成鯊魚的嘴,家已變成槍膛。」
索馬利亞裔英國詩人沃森.夏爾(Warsan Shire),《家》(Home)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Apr 26, 2021

1866年12月,澳洲土著板球隊受邀到墨爾本比賽,第二排中是隊伍的白人教練。(Public Domain)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帶各位回到1868年的英格蘭,一場未演先轟動的賽事即將登場,超過7千名觀眾買票進場,引頸期盼英國隊伍對戰「澳洲野蠻人...

Apr 26, 2021

Apr 23, 2021

台灣與索馬利蘭互設官方性質的代表處(翻攝推特)
台灣新朋友索馬利蘭成中東富國戰略布局關鍵角色

Hi,《世界走走》今天來到台灣在非洲的新朋友索馬利蘭,雖然這個國家獨立30年仍是「零邦交」,但擁有的戰略地位和地緣政治優勢,...

Apr 23, 2021

Apr 21, 2021

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還有這位Joe Manchin

早安!今天《世界走走》帶各位來到華府,一探美國政壇最高層的特殊生態。美國是最典型的總統制國家,但最有權勢的人未必只有總統...

Apr 21, 2021

Apr 17, 2021

保育類易危物種波斑鴇,是巴基斯坦用來鞏固與海灣國家邦誼的工具。(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巴基斯坦、海灣王室與「鷹獵」文化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離開波斯灣,往北走入巴基斯坦「鷹獵」現場。當地的波斑鴇不僅是傳說的「壯陽神鳥」,還是維繫邦誼的重要潤滑劑,...

Apr 17, 2021

Apr 16, 2021

疫情下的艱苦人:受印度全國封鎖令影響,許多外地移工一夕間沒了工作卻也無法返鄉。(AP)
血汗海灣:石油富國的「現代奴隸」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帶各位來到中東國家阿曼的首都馬斯喀特(Muscat)。這裡的街景和其餘靠油氣資源致富的鄰國沒什麼不同,...

Apr 16, 2021